top of page

Statue of Chiang Kai-Shek
蔣公銅像


行為及錄像/ 2024

依照 1975 年公佈的《塑建總統蔣公銅像注意事項》規定銅像高度不得低於 170 公分。
一枚十元硬幣厚度為 1.63 毫米,要把十元硬幣堆成 170 公分高的銅柱,至少需要 1043 個十元硬幣。
-
過去,我們被要求以威權的角度看待蔣介石銅像,它們被塑造成「民族救星」、「國家領袖」,成為遍布校園與公共空間的視覺符號。然而,隨著轉型正義的推動,這些銅像被拆除、棄置,新的敘事則強調他的獨裁統治與歷史責任。兩種極端的記憶方式雖然立場對立,卻都在規範人們該如何記住蔣介石。

《塑建總統蔣公銅像注意事項》曾細緻規定銅像的「神貌」,從站姿、表情到服裝,無一不構築對「領袖」的理想形象。這種細節上的嚴格要求,荒謬之處在於它企圖透過物質形塑歷史記憶。而現今轉型正義的論述,則以另一種方式規範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這段歷史。在這樣的過程中,個人的記憶與詮釋空間似乎總是被某種敘事框架所包圍。

這件作品試圖探討記憶的建構與規訓,以及個人在這些敘事之間的角色。我透過對銅像的解構與再現,試圖挖掘那些未被納入官方敘事的片段——那些矛盾的、模糊的、未被決定的記憶。在威權的神像與轉型正義的批判之間,個人如何選擇自己的觀看方式?如果歷史的形塑本身是一種過程,那麼我們是否有可能跳脫被規範的記憶,找到屬於自己的理解?

bottom of page